虽然有特例,但永住许可申请并非“简单”
永住许可对于外国人而言,是“在日本安心长久生活”的重要一步。 其中,日本人配偶、定住者、高度专业人才等情况被认可为“特例”,但很多人认为“特例=容易通过”,实际上不获批的案例也并不少见。 本文将从前警察和中文翻译的行政书士的实务角度,深入浅出地讲解特例内容和注意事项、防止不获批的对策以及获批后需要注意的要点。
1|特例对象者:在永住许可申请中享有优待的在留资格
以下人士可以比通常更短的在留年限申请永住:
- 日本人、永住者、特别永住者的配偶:婚姻3年以上且在日本居住1年以上。
- 定住者:在日本居住5年以上。
- 高度专业人才:70分以上在日本居住3年,80分以上在日本居住1年。
我们将详细解释每种情况。
🔹 日本人、永住者、特别永住者的配偶(已婚外国人)
- 原则上,只要婚姻生活3年以上且在日本在留1年以上即可申请。
- 需要证明婚姻的真实性(同居、抚养关系等)。
- 如果被怀疑是假结婚或形式婚姻,需要详细解释情况。
✅ 实例: 曾有配偶签证更新时发现“分居”,导致永住许可被驳回的案例。证明婚姻真实性的照片、汇款记录等是有效的证据。
🔹 定住者
- 原则上,在留历史5年即可申请。
- 如果是离婚定住等情况,尤其重视收入的稳定性和生活基础。
⚠️ 注意: 即使离婚后抚养子女,也需要证明子女在日本的教育和实际生活状况。
🔹 高度专业人才(积分制)
- 积分70分以上在日本在留3年即可申请,80分以上在日本在留1年即可申请。
- 审查官看的不仅仅是“形式上的分数”,更是其背后证明材料的合理性和一致性。
- 配偶和子女也可能成为优待对象。
📌 常见失败: 曾有因学历或工作经历材料不足,导致积分加分不被认可而被驳回的案例。
2|特例申请的“注意事项”和所需追加材料
✅ 日本人配偶者等特例中也会确认的重要项目:
- 纳税·年金记录(有未缴或迟缴会产生负面评价)
- 婚姻的真实性(同居、生活费分担、子女抚养等)
- 收入的稳定性(全职主妇的申请需特别注意)
✅ 定住者和高度专业人才:
- 如有离婚史·跳槽史,需要证明生活的稳定性。
- 高度专业人才的积分加分依据材料(课税证明书、学历证明书等)都要求一致性。
3|为何如此困难?日益严格的永住审查与被拒签理由
🔺 近期审查趋势
- 不仅是文件形式,连生活实际状况、品行、纳税情况都会被彻底审查。
- 特别是如果被怀疑存在“表面文章的材料”或“故意少报”,将受到严厉处理。
- “配偶签证等已经通过更新,所以没问题”的想法不再适用。
❌ 常见的被拒签理由及对策示例
被拒签理由 | 对策示例 |
纳税·年金未缴或滞纳 | 全部缴清,整理纳付记录。年金可追溯补缴。不仅是缴清,如果过去有滞纳,还需要提交解释信,说明原因并表示今后会按时缴付的意愿。 |
交通违章累积·轻微犯罪史 | 提交反省文和生活改善证明。间隔一定时间后重新申请。 |
假婚姻嫌疑 | 提交生活照片、LINE聊天记录、旅行记录等证明真实性的证据。例如:长期分居但生活费汇款记录极少,或社交媒体互动极少的案例。 |
年收入不稳定·兼职说明不足 | 准备证明副收入的材料、存折复印件、确定申告书等。 |
💬 前警察的视角: 多数被拒签的原因是从“供述的不自然性”或“不一致性”中发现的。我将彻底事前检查这些方面,并采取对策。
4|获得永住许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
🔄 在留卡更新
- 永住者也需要更新在留卡(每7年一次)。忘记更新可能导致在留资格被取消。
✈️ 长期海外滞留的风险
- 原则上,连续海外滞留1年以上可能被视为“放弃永住”。
- 切勿忘记申请再入国许可!
⚖️ 永住者犯罪的情况
- 一旦留下一定程度的犯罪记录,永住许可可能会被取消。
5|委托专业人士的优势|可实现针对您情况的“个体优化”
作为行政书士,我兼具作为前警察的“审查方视角”和作为中文翻译的“多文化理解”。
- 如何解释复杂情况才能让人理解?
- 为不擅长日语的申请人提供完善的材料准备和面谈对策。
- 可应对高度专业人才、企业内转勤、投资者等特殊案件。
📌 实际上,曾有即使有5次以上交通违章记录的申请人,通过准备反省文、改善计划书和证明生活稳定的材料,最终获得永住许可的成功案例。
永住许可取得后的选择:永住与入籍的区别
获得永住者资格后,您可以考虑入籍。 但是,入籍关乎您的身份认同,需要慎重考虑。
项目 | 永住许可 | 入籍(取得日本国籍) |
护照 | 仍为母国护照 | 可取得日本国护照 |
参政权 | 无 | 有 |
义务 | 仍需履行母国兵役等义务 | 仅承担日本国民义务 |
📩 最后|正是因为有特例,更要充分准备!
特例制度是巨大的机会,但也正因如此,“准备不足”可能成为致命伤。 请不要轻易认为特例就能轻松通过,经验丰富的行政书士将与您一同,根据您的情况考虑最佳的申请方法。
联系我们:
- 所在地: 埼玉县埼玉市
- 电话:
- 首次咨询免费|支持LINE、微信、电子邮件咨询。
- 可中文对应,欢迎中文咨询!